自今年7月,三亞全城開始大規(guī)模打擊違章建筑以來,聲勢浩大,取得了巨大成效。日前,三亞市綜合行政執(zhí)法局局長藍文全在2010年三亞市委理論研討會上表示,近一個月時間,三亞已拆除違法建筑400棟,面積近30萬平方米,另有70———80%的違法建筑停止施工。
但是,如此大規(guī)模的拆遷之后,產(chǎn)生的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如何處理呢?南國都市報記者聯(lián)系有關執(zhí)法部門了解到,如何處理這些建筑垃圾,目前尚沒有比較好的辦法。
本報見習記者 李紹飛 攝影報道
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
三亞鳳凰鎮(zhèn)海坡村、芒果村、水蛟村一帶是違建現(xiàn)象比較嚴重的地帶,這里集中了大片小產(chǎn)權房等各種違章建筑。經(jīng)過近段時間打擊,部分違章建筑已經(jīng)被拆除,未被拆除的違章建筑也基本上停止了施工。
走在村中狹窄的小路上,到處可見各種石料、水泥、磚瓦等建筑材料,其中很多堆在路邊,讓本不寬闊的村路更加“苗條”。那些已被拆除的建筑所產(chǎn)生的大量垃圾就堆放在原建地。“撿了一些鋼筋回來。”水蛟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,他的一棟7層違章建筑不久前剛剛被拆除。
走到近前,建筑垃圾產(chǎn)生的大量粉塵等物質在微風下?lián)涿娑鴣?,讓人很不舒服。一位老者左手拿麻袋,右手拿木棍在垃圾中撥來撥去,尋找可以賣錢的東西。
“每天出門看到這些垃圾就煩。”芒果村一位14歲的小姑娘符歡,如此表達對建筑垃圾的厭惡之情,距她家門口十幾米遠,便是一片大約200多平米的建筑垃圾堆。
執(zhí)法部門公布,目前,三亞全市已有近30萬平米的違章建筑被拆除,其中,大部分尚未處理。而且,這僅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,目前,整個三亞的違法建筑多達6000棟、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。如果全部拆除,由此產(chǎn)生建筑垃圾的規(guī)模可想而知,如何妥善處理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難題。
建筑垃圾有哪些危害?
建筑垃圾有哪些危害呢?研究垃圾處理的重慶某高校化工專業(yè)博士李花列舉了以下三點:其一,占用巨大的空間。在很多城市,建筑垃圾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,因為建筑垃圾占用的空間非常大,而且伴隨著我國房產(chǎn)業(yè)的非常規(guī)發(fā)展,生產(chǎn)速度也越來越快。她提供給記者一個數(shù)字,目前,我國建筑垃圾的數(shù)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%以上,而且這一比例還會繼續(xù)提高。
其次,就是污染空氣,建筑垃圾中所含的粉塵等各種物質對空氣的污染相當嚴重。
再者,如果對建筑垃圾處理不當,還有可能造成對地下水的污染。李博士說,目前,國內不少地方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是簡單地掩埋,但是,建筑垃圾中所含有的建筑用膠、涂料、油漆等物質難以進行生物降解,而且一般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。這些廢棄物被埋在地下,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,從而直接危害到周邊居民的生活。同時,對于土壤也有一定危害,她說:“一般情況下,被埋掉的建筑垃圾上面,會有大約兩米的土層,但是土層之上的植被會受到一定影響。”
記者在采訪有關執(zhí)法部門時,一位工作人員稱,目前,如何處理這些建筑垃圾還沒有相關政策出臺,因此,部門之間的責任劃分并不明確。哪些部門負責、資金從哪里來,垃圾運到哪里、如何處理?這些問題尚沒有明確的規(guī)定。該工作人員表示,政府還在研究這些問題。
建筑垃圾真的一無是處嗎?
建筑垃圾有沒有利用的價值、能不能變廢為寶?答案:能,但是,實行過程中,還存在著一定技術難度。
李花博士介紹,可再生技術可以使建筑垃圾變廢為寶,而且,目前我國已有一定技術基礎,但是,這一技術在實踐應用中尚不成熟,更多的還停留在實驗室的研究階段。
她說,建筑垃圾中的許多廢棄物經(jīng)分揀、剔除或粉碎后,很大一部分可以重新利用,廢棄的鋼筋和鐵絲經(jīng)過重新回爐之后,可以再加工制成各種規(guī)格的鋼材,磚、石、混凝土等廢料經(jīng)粉碎后,可以用于制作一般性的鋪道磚,甚至廢棄的木材也可以用來制作人工木材。
所以,建筑垃圾并非一無是處,完全可以變廢為寶。問題在于,目前,這一技術在市場推廣方面并不成功,另外,國家對相關企業(yè)的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