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全球工業(yè)化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 不少居民選擇依水而居, 為此有的地方填海造地, 劈山建樓, 這帶來了棘手的建筑難題: 沿海、沿江、沿湖地區(qū)的大量低洼軟土及填充地基如何處理? 怎樣才能建起高樓大廈? 面對一堆堆淤泥、松軟土質(zhì)及砂性土壤, 怎樣才能滿足這些地質(zhì)條件下建設高樓大廈的“ 奢望”。 有人做了一項新的嘗試———用建筑垃圾處理軟土地基。首先, 選一塊場地, 該場地歷史上是洼淀湖區(qū)。然后, 將建筑垃圾按一定速率逐級加載在場地上。之所以控制堆填速率, 是由于加載過快可能引起地基濕陷, 出現(xiàn)復雜情況。逐級加載可以讓土壤孔隙中的水逐漸排出, 使地基土密實。加載的同時, 在場地周圍布置監(jiān)測儀器。該實驗持續(xù)了近二年, 通過2004 ~2005 年建筑垃圾的P- s 曲線, 可以得出: ( 1) 與一般土體相比, 在同等荷載作用下, 建筑垃圾的壓縮變形量比較小。 ( 2) 建筑垃圾的變形特性與濕潤狀況有關(guān), 加水沉降量變化加快。 ( 3) 經(jīng)過一定時間堆填, 建筑垃圾的承載力可以比原先提高。